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10-31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致读者:愿我们彼此照亮——如果您是从业者,愿这里的每一篇文章,成为您手中的烛火,照亮前路的风雨与星光;如果您是普通人,愿这些文字能融化误解的坚冰,让您看见——生命最后的刻度上,有人以专业守护体面,以匠心延续深情,以信仰注解永恒。
上个月,有个做了三年殡葬的年轻人找我聊天。
他说:“海哥,我真的干不下去了,家里人天天说我晦气,朋友聚会都不敢说自己做什么的,昨天接待一个家属,因为我多说了一句话,被骂得狗血淋头。。。。。。”
说着说着,这小伙子眼圈就红了。
我看着他,突然想起2002年我刚入行那会儿,跟他一模一样。 那时候我才三十出头,在一家殡葬公司做基层的业务员,每天面对的不是家属的白眼,就是同行的嘲笑,还有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跟我同期入行的人,有的转行了,有的做不下去了,而我还在,并且越做越好。
为什么?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这个行业里一个很少有人说破的真相——在殡葬行业,最后活下来并且做得好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那个,而是最“迟钝”的那个。
咱们殡葬行业,跟别的行业真的不太一样。
你做销售,客户不满意最多不买你的产品;你做服务,客户不高兴最多给你差评。
但在殡葬行业,你面对的是刚刚失去亲人的家属,他们情绪是崩溃的,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而你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
我见过太多年轻人,刚入行时雄心壮志,想着要好好服务每一个家属,要做出一番事业。
结果呢?
第一次被家属骂“你们这些人就知道赚死人钱”,心态就崩了。
第二次因为一个细节没做到位被投诉,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行业。
第三次遇到家属当着所有人的面质疑你的专业性,直接辞职不干了。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在这个行业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这个行业对人心性的考验,真的太残酷了。
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公司招了五个大学生,都是民政学校殡葬专业毕业的,学历高,理论扎实。
结果半年后,只剩下一个女孩还在坚持。
为什么?
因为其他四个人都受不了这种“委屈”。
那个留下来的女孩,我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
有一次接待一个特别难缠的家属,从早上八点一直谈到晚上十点,方案改了十几稿,最后家属还是不满意,当场就骂她不专业,说她是来骗钱的。
那天晚上,她在办公室哭了很久很久。
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准时出现在公司,继续修改方案,继续跟家属沟通。
她没有说“我不干了”,她只是在哭完之后,擦干眼泪继续干。
就是这种“迟钝”,让她在这个行业里活了下来,现在已经是我们公司的业务骨干,年薪早就超过了那些当初觉得她“傻”的同学。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过一个词,叫“钝感力”。
意思就是,面对外界的打击和挫折,你要有一种迟钝的力量,不要那么敏感,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在我们这个行业,钝感力就是你的护身符。
你要知道,家属骂你,不是真的在骂你这个人,他们只是在发泄丧亲之痛。
同行嘲笑你,不是你真的不行,可能只是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行业里挣扎,需要找个发泄口。
周围人用异样眼光看你,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这个社会对死亡的认知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
当你能够理解这些,你就不会被这些负面情绪击垮。
我在这个行业二十多年,挨过的骂,受过的委屈,数都数不清。
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就觉得自己不行,或者觉得这个行业不值得做。
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这个行业的一部分,是我必须要承受的。
我不是麻木,而是学会了“迟钝”。
我会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暂时的,真正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把服务做好,能不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属。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那些负面的声音自然就会变小。
很多人会问我:海哥,你说得轻松,但我就是受不了那些委屈,就是放不下那些负面评价,怎么办?
我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也经历过。
但我想告诉你,“钝感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修炼的。
什么叫心性?
就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你的格局,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深度。
我刚入行那会儿,也是玻璃心,被骂一次能难受好几天。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我做这行,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夸我,而是为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你想想,一个家庭刚刚失去亲人,他们处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刻,而你能够用你的专业知识,帮他们体面地送别亲人,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当你把格局打开,你就会发现那些委屈和负面评价,真的不算什么。
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但你从困难中收获的成长,却是永久的。
什么是课题分离?
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
家属情绪不好,骂了你几句,这是他们的课题,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丧亲之痛,需要发泄。
但你能不能把服务做好,能不能保持专业,这是你的课题。
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课题,不要被别人的课题影响。
我见过很多从业者,因为家属一句不好听的话,就开始自我怀疑,开始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实际上,可能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家属在那个情绪节点上,需要找个人发泄而已。
你要学会把这些分开,不要用别人的情绪惩罚自己。
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能让你快速成长。
因为你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死,都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你会看到有的家属在亲人去世后,为了遗产争得头破血流;也会看到有的家属,为了给逝者一个体面的告别,倾其所有。
你会看到人性的丑陋,也会看到人性的光辉。
这些经历,会让你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会让你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智慧。
所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负面的声音上,而是要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每接待一个家属,都要思考:我这次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每处理一个案例,都要总结: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下次怎么做会更好?
当你把精力都放在成长上,你就没时间去纠结那些无谓的情绪了。
说到这里,我想跟你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我遇到一个特别难缠的家属。逝者是一位老人,子女有七八个,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有的要豪华葬礼,有的要节俭办理,有的要传统仪式,有的要现代简约。
我们团队前前后后跟他们开了十几次会,每次都是争吵不休,最后还是达不成一致。
那段时间,我们团队的人压力都特别大,有几个年轻人都想放弃了。
但我告诉他们:这种时候,考验的就是我们的专业和耐心。
最后,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帮这家人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又兼顾了每个子女的想法。
葬礼结束后,那家人专门给我们送了锦旗,说我们是他们遇到过最专业、最有耐心的殡葬团队。
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之前受的那些委屈,都值了。
这就是钝感力的力量。
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在殡葬行业,如果你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你是走不远的。
但如果你能够“迟钝”一点,能够把那些负面的声音过滤掉,专注在自己的专业和成长上,你就能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甚至做出一番事业。
回到开头那个想要放弃的年轻人。
聊完之后,我送了他一句话:这个行业不需要最聪明的人,但一定需要最能扛的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受不了委屈,受不了压力,那这个行业确实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愿意“迟钝”一点,愿意把这些挫折当成成长的机会,那我相信,你一定能在这个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真正优秀的殡葬从业者,都是从无数次的委屈和挫折中,磨练出来的。
最后我想说:
在殡葬行业,玻璃心是走不远的,下半场的较量,拼的是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学会“迟钝”一点,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真的很美好。
因为我们做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温度的工作——帮助人们,体面地告别。
附赠福利:如果你也在殡葬行业,也曾被家属的情绪困扰,不知道如何应对,我整理了一份《殡葬从业者情绪管理手册》,关注“海哥爱学习”,加我微信免费送给你。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1133231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9003号 殡葬信息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2015- 2020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