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9-26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据中国社会报道,2024年,民政部考虑区域位置、地形地貌、殡葬工作基础等因素,在全国选取了8个殡葬管理服务工作观察点,其中省级观察点2个(含直辖市)、地市级观察点4个(含省会城市)、县级观察点2个。在民政部统一部署下,各观察点围绕制度建设、行风建设、配套设施、减项降费优服务等展开实践探索。
据报道,最近一年来,上海市民政局修订了《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上海市殡葬服务收费项目清单》,明确5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7项延伸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自2024年11月1日以来,全市殡葬服务机构取消收费项目166个,取消项目单价总额达11.33万元。
此外,上海市市民政局强化墓价综合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本市经营性公墓价格管理的通知》,明确国资、集体控股经营性公墓要带头降低墓价,加强对经营主体收费行为的指导规范。2024年,全市国有和集体控股公墓销售的传统墓穴均价下降约5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在此基础上持续稳中下降。
其他试点地区呈现相同改革趋向。概括起来就是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服务收费价格以及引导墓穴价格下降,突出公益属性。
自全国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以来,各地聚焦治理腐败、规范服务、强化监督等重点工作,推动殡葬行业生态持续净化。群众普遍感受到殡葬服务流程更加规范透明,服务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惠民殡葬政策有效落地,行业作风明显转变。民政部于4月份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确立为殡葬工作的基本定位与核心要求。将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作为殡葬工作基本定位和重要要求,贯穿殡葬设施规划、土地供应、运营主体、服务保障等各方面,保障基本殡葬服务公平可及。配套发布的《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服务行业标准,对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殡葬服务进行了全面规范。十项标准明确要求,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安放(葬)等各环节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商品价格应当公开公示,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提供高价服务或附加项目,签订服务协议前需逐项说明项目收费,避免诱导消费,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与选择权。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通过制度创新与标准引领双轮驱动,强化了殡葬服务供给的公益属性,规范了行业经营行为,直击殡葬领域长期存在的“价格不透明”“强制消费”等民生痛点,系统破解群众“身后事”办理中的难点堵点,标志着我国殡葬行业向“普惠、规范、透明”方向不断迈进。
从中央到地方,改革力度空前。
在推进降费的同时,各地稳慎推进民营殡仪馆收归国有进程,解除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公益性公墓合同,通过国有资本主导提升公益服务供给能力;推行基本殡葬“一口清”服务,开通殡葬服务专线,简化群众治丧业务办理手续或环节,着力化解殡葬服务堵点、盲点,保障群众“逝有所安”。
当前殡葬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端同时也呈现理性回归趋势。
从高价殡葬遇冷到 “厚养薄葬” 观念渐入人心,从眼花缭乱的殡葬费用到能降则降、公开透明的殡葬费,消费端的理性回归正在重塑市场需求;行业税收规范的加速推进正打破过去的监管宽松;而以 “减费降项、强化公益属性” 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多地试点,更直接触碰了行业长期依赖的盈利模式。
曾经依托高毛利、垄断形成的增长逻辑,正被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与社会观念的多重力量改写。未来,如何在公益属性与商业可持续性之间找到新平衡,如何适应更规范的税收与价格监管,如何从“垄断经营”向“做服务” 转型以契合消费趋势,将是全行业必须作答的命题。殡葬行业的 “暴利时代” 正在落幕,而一个更强调公益底色、规范透明的新阶段,已在改革的推动下缓缓开启。
(全文完)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1133231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9003号 殡葬信息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2015- 2020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