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5-24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山东)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025年)5月15日讯 面对亲人离去,如何让市民高效、节俭办完逝者的“身后事”?青岛市民政局通过减项降费升级惠民服务、数字转型提升服务质效、加大生态安葬推行力度等方式,努力让群众的“伤心事”实现“暖心办”。
为了让逝者亲属更好了解殡葬政策,青岛市民政局设立全市殡葬服务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96444”,提供殡葬业务办理、咨询答疑、质量反馈等服务。编印惠民政策一张图、制作送亲人找民政折页,在全市殡葬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太平间、社区公开栏等场所进行张贴、发放,向市民宣传超过20万人次。
目前,青岛市免费提供六项基本殡葬服务,包括:普通型专用殡仪车遗体接运,车辆、遗体消毒,馆内遗体搬运,三天内遗体普通冷藏,普通入殓纸棺,环保型火化炉遗体火化。除此之外,青岛市户籍去世居民还可以享受逝者骨灰在青岛市殡仪馆地宫或安放楼寄存,寄存费每年不超过180元。
“我们还统筹全市殡仪馆取消非必要收费项目、降低殡葬用品和服务类收费,压减项目29个,降费项目60个,与去年相比共减免约1395万元,回应群众关切,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努力让群众‘伤心事’办的暖心。”青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青岛市民政局竭力打造“海之情”海葬服务品牌,为本地逝者免费提供海葬服务,累计3.3万名逝者在青魂归大海。配套建设海葬纪念广场2处,定期开展集体祭奠活动,解决海葬逝者家属无处祭奠的后顾之忧,让蓝色大海成为安息家园。与此同时,坚持生态葬赋能绿色发展,不断优化生态葬服务供给,丰富生态葬形式,积极推广陆地自然葬,在市殡仪馆和黄岛区建成树葬、草坪葬示范园区,持续开展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免费自然葬活动,2000余户家庭积极参与,让碧树芳草相伴逝者长眠。
为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青岛市民政局开展文明共祭、家庭追思、海上祭祀等多样追思方式,让思念更有情,依托市殡仪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集殡仪馆、墓园、生命主题园、园艺博览、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命纪念公园,发挥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功能,用看得见的变化潜移默化地转变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让殡葬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为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安葬、祭祀等场景的深度应用,青岛市民政局还建设了全国首家电子祭祀广场,配套电子祭祀台134个,群众可使用手机个性化设计追思方式进行祭祀;引入AI、3D投影、全息影像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追思厅2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2025年)清明节期间,(青岛)市殡仪馆通过提前提前筹划、周密部署、科学应对,认真做好了祭扫活动的安全保障、优质服务和宣传引导工作,圆满完成了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3月29日至4月5日,市殡仪馆共接待祭扫群众8万余人次,开展113场次文明共祭仪式,共有1445个家庭6000余人次参加共祭仪式,实现了安全、文明、有序的祭扫服务目标。
提前谋划统一部署,明确责任确保应对有序
中心提前一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了《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2025年清明节祭扫保障方案》,对节日期间安全保障活动等进行了周密安排,在市政府传统祭扫节日现场指挥部指导下,成立“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祭扫保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祭扫人流划分了三级等级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服务保障措施,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节日期间,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扎实做好院区及九峰陵公墓的安放服务、秩序引导、集体共祭等重点工作,确保大节祭扫安全、文明、有序。
实行预约分流祭扫,倡议市民群众文明祭扫
4月4日清明节当天,到市殡仪馆现场祭扫的群众需提前预约,在预约时段内凭预约码进入馆区。通过呼吁市民群众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引导群众提前祭扫、错峰祭扫、文明祭扫,共筑平安清明。同时,市馆积极与公安、交警、消防等多部门沟通协调,在祭扫高峰期安排专人值守,维持祭扫秩序,全力疏导周边道路交通,避免人流车流拥堵,确保群众人身安全。此外,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倡导文明殡葬,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青岛市民政局联合青岛市文明办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发出《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鼓励市民朋友们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绿化、家庭追思会、踏青遥祭、网络祭扫、无烟上坟等方式缅怀亲友、寄托哀思。
倡导电子文明祭扫,科“祭”融合助力弘扬新风
近年来,青岛市殡仪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升级智慧殡葬管理与控制系统,科技赋能管理和服务需求。为了给市民提供更环保文明的缅怀环境,市殡仪馆内设置一处无烟化的电子祭祀区域,这是全国首家电子祭祀广场,共配备134块电子祭祀屏。群众可使用扫描屏幕二维码创建纪念馆,将逝者信息与祭祀屏幕连接,以电子形式的香烛、鲜花、音乐、供品取代传统实物进行祭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据统计,3月24日至今,电子祭祀广场累计祭祀了2350位逝者。
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殡仪馆在追思广场推出自助电子祭祀礼,为不取盒、不取牌位祭祀和生态葬祭祀的家属开通绿色缅怀通道;文明祭奠区内增设了自助点香机,前来祭扫的市民可以在此免费领取三支清香。
此外,新型的网络祭祀服务也广受市民欢迎。市馆鼓励群众采取家庭追思会、为逝者创建纪念馆、利用时空信箱投送信件的方式对逝亲进行拜祭、献花、寄语、悼念,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据统计,自3月24日起截至今日,通过网络途径参与祭扫的群众在市殡仪馆官方网站发布追思记录近400条,在“青岛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发布追思记录9500余条,创建网络纪念馆138个。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开展惠民政策解读
节日期间,市殡仪馆共组织开展4场清明节文明祭奠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40余位志愿者报名参加。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协助工作人员在前门入口处、文明祭奠区以及西山生态葬区域入口处等重点区域进行秩序引导服务。此外,志愿者们会在集体共祭现场负责家属登记及鲜花发放工作,并协助现场工作人员向市民群众免费发放惠民殡葬政策宣传材料。仅4月3日——4月6日,在青岛市殡仪馆惠民殡葬政策宣传点,群众主动领取惠民殡葬政策明白纸1000余份、“送亲人 找民政 伤心事 暖心办”青岛市殡仪馆服务指南1000余份,海葬服务指南600余份、陆地自然葬服务指南400余份、地宫葬服务指南200余份、《真情殡葬》画册100余份。此外,志愿者们还为1000余位前来咨询的群众解读惠民殡葬政策及海葬、生态葬业务办理流程的问题答复。
通过对前来祭扫的家属发放鲜花、推广集体共祭、鼓励家庭追思、提倡电子祭祀、普及惠民殡葬政策及海葬、生态葬等葬式葬法,倡导群众以鲜花祭祀、家庭追思、网络祭祀、电子祭祀等绿色文明祭扫方式代替焚烧纸钱等传统祭扫形式,逐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传承上来,做到文明、绿色、低碳祭扫……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1133231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9003号 殡葬信息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2015- 2020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