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殡葬信息网 | 殡葬百科 | 名人墓园 |

陕西唐武宗陵园发掘10件蕃酋像 均没有头部

发布时间:2020-08-22   浏览量:人次

唐武宗,历史上著名的“灭佛皇帝”,去年,我省考古专家首次对其陵园部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陵园的蕃酋殿遗址发现了10件残损的蕃酋像,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蕃酋像均没有头部,而且在东门北侧门阙未见天子的三出阙。

端陵:门阙缘何未见三出阙?

唐武宗端陵位于我省三原县东北的桃沟村东北,东距唐高祖献陵4公里,西北距唐敬宗庄陵约6公里。2013年,我省考古专家对唐武宗端陵陵园东门北侧门阙和南神道西侧蕃酋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陵园南、北神道掩埋于地下的石刻进行了清理,对石刻进行了测量记录。

考古发现,唐端陵东门北侧门阙为夯土结构,平面形状为梯形,其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15米、北端宽约13米。阙体主体现存高约3.5米,未见夯筑传统的所谓三出阙结构。“阙”是中国古代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天子用三出阙。在此前的汉阳陵、唐睿宗桥陵等帝陵都是三出阙结构,为何唐武宗的端陵没有采用天子所用的三出阙呢?据负责该项目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说,这主要是在唐代晚期,帝陵陵园的形制有所简化,就没有再采用三出阙。但在唐之后,也有帝陵采用三出阙。

10件蕃酋像缘何都没有头?

在端陵的地面上,现存石刻较少,有4件石人,2件石马,2件翼马,1通石柱,其余石刻或遭损毁、或掩埋于地下。

此次发掘共清理石刻37处近50件组。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北门还发现了石虎,有学者认为,在唐朝,石羊、石虎均为人臣之墓,设置石羊意为皇帝希望人臣像绵羊一样温顺,而设置石虎,则是希望人臣像老虎一样为君主服务。那么,为何唐武宗的端陵设置有石虎呢?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目前的发现中,已在四个唐陵前发现有石虎,但都是在北门发现的,而非正门,这也说明了设石虎与是否是帝陵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唐武宗崇奉道教,种植柏树、设置石虎也是道教的一种讲究。

在蕃酋殿,考古人员共清理10件蕃酋像,但均已残损。去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蕃酋像原先都埋在了地下,横七竖八地倒着,经过考古专家的扶正后,这些蕃酋像身高与现代人差不多,而且这些蕃酋像均没有了头,从衣着上看均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具有写实风格。

在陵前设置蕃酋像,目前最为有名的是乾陵的六十一蕃酋像,参与端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的考古专家张博介绍,在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唐太宗昭陵之后的唐代帝陵都发现设有蕃酋像,其中昭陵所竖立的14国蕃酋像,是当时臣服于唐朝的14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刻像,历史上是有真人的,每个石刻像上还刻有名字。蕃酋像最初是真人,后来就不一定是真人了。此次在端陵发现的蕃酋像都是“等身大”的。

那么,缘何这些蕃酋像没有头呢?张建林说,对于大型石刻,人的颈部比较细,而且整尊石刻又特别重,所以头部就最容易遭到盗取和破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石刻头像也常被单独收藏,这也导致石刻头像的丢失。

据介绍,此次通过对端陵陵园石刻的清理,发现了大量掩埋于地下的石刻,为制定保护规划和对倒伏于地下的石刻进行扶正复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唐武宗其人:曾发起“会昌法难”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其中“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唐武宗就是端陵的墓主人。

唐武宗生于814年,在840年继位,唐武宗在位时,崇信道教,但当时佛教势力盛行,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会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拆毁佛寺,经过数月,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没收大量寺院土地,大量僧人被迫还俗,佛教遭到严重打击,被称为“会昌法难”。846年,武宗驾崩,在位6年,终年33岁。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