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云南曲靖市宣威市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

云南曲靖市宣威市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 浏览:

陵园类型:

陵墓风格:

墓园面积:

距离市区:

参考价格:*****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陵园地址:宣威坝子西北部的大坡山上

陵墓亮点:


  •         云南曲靖市宣威市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联系电话:0874-(未经核实,仅供参考)如不正确请拔打114查询,位置地址位于宣威坝子西北部的大坡山上。大坡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虎头山前沿指挥所在地。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点燃了黔西地区的革命烈火。继而甩开敌人,回旋于千里乌蒙山,准备创建滇黔边根据地,继续坚持江南斗争。1936年3月20日进入宣威县境,23日,以有准备的进攻战,在宣威虎头山一带,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中央军、滇军激战竟日。面对数倍于我之敌,红军勇猛顽强,主动出击,反复冲杀,予敌以重大杀伤,毙俘敌近千人。由于敌人大量增援,战场形势突变,是日夜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挥戈东指。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六军团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十七师五十团政委段兴寿及师组织科长罗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虎头山战斗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规模较大而且比较激烈的一次战斗。红军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宣威的土地,红军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给宣威各族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1976年,中共宣威县委宣威县革命委员会、宣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当年亲自指挥战斗的前沿指挥所所在地大坡山建立“红军战斗纪念塔“和“红军烈士陵园”。
    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的建成,历时两年。在施工过程中,县直机关、省地驻宣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各单位捐献钢材、水泥、砖块、粮食等物30多种,所有有车单位都无偿为工程运送各种物资,有的单位和个人还主动捐资。全县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以及驻宣解放军指战员两万余人次自愿到陵园工地义务劳动。工程总投资15万元,其中单位捐献钱、物价值达7万元。红军烈士陵园的建成,是宣威全县各族人民集体劳动的成果。1979年5月1日,宣威县各族各界代表以及省、地、县各级领导万余人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和红军烈士骨灰安放仪式。省委宣传部长梁文英等在会上讲了话,当年曾参
    加虎头山战斗的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等5位老红军手捧烈士骨灰盒入墓安放。
    建成后的红军烈士陵园,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由塔、墓、陈列室等为主体的建筑群。在离山脚公路120多米的半山腰处是一牌楼式大门,门为四柱三间,高7.5米,宽18.6米,上立毛泽东书体“红军烈士陵园”六个大字。门正面6米处建有大理石屏风一座,高3.5米,宽5米,上刻虎头山战斗情况简介。右侧是红军文物陈列室,室内陈列了红军长征过宣威时留下的文物数十件,展出了红军两次过宣威的史料。左侧50米处是红军烈士墓。墓为球冠体,直径10米,高6.2米,墓室内平台上,用56个骨灰盒安放着300余位红军烈士的骨灰。墓前是六块巨石叠成的墓碑,通高7米,上刻“红军烈士之墓”六个魏碑体大字。墓碑前有供观众凭吊瞻仰的宽阔场地,墓后百余级青石台阶直通山顶。山顶建有红军战斗纪念塔一座,塔高12米,须弥座,矩形塔身,垂绶翘阁塔顶,正面刻有毛泽东书体“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几个大字。背面阴刻毛泽东《长征》诗。站在塔前可一览当年的整个战地。陵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陵园建成后,每年前往瞻仰受教育的群众达数万人次。他们中,有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背钢枪的人民军队战士;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还有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职工。当年参加虎头山战斗的老红军原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后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的周仁杰中将;原红六军团十六师政委,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晏福生中将;原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后任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的黄新亭中将等都前来凭吊。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已成为乌蒙山区一个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84年宣威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墓园
    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