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5-15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善事,值得用心做好。
子夜,电话响起,月寒凛然。
“小梁,我是老陈,还记得我吗?我家老太太走了……”
遗体接运车在空旷的马路上飞驰了40多分钟才到老陈家。一间简易小瓦房里灯光昏暗,梁毓强俯身看了看老人,凭经验判断是心梗走的。他戴上手套,熟练地把老人嘴里的呕吐物清理干净,然后带着徒弟一起为老人净身、穿衣、入殓,稳稳地、轻轻地抬纸棺上灵车。
“10年前你帮我送走老爷子,不久,老太太就病倒了。我把市中心的房子卖了,在郊外租一处每月200块钱的房子。钱花光了,人也没救回来……”
缴完火化费,老陈拿出仅剩的100元,连买骨灰盒都不够。梁毓强把100元揣回老陈兜里,“这钱你留着”,转头买了个骨灰盒塞进老陈怀里。
老陈一下子跪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
从22岁入行,到后来徒弟的徒弟都当师傅了,梁毓强的专业水平在殡葬圈也算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的家属满意度最高。
“送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我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善事。既然是善事,那就把它做到好处。”
他很喜欢电影《入殓师》,反反复复地看。入殓师的动作、手法,他学了练,练了再学,结合大连人的殡葬习俗,琢磨出一套仪程,动作轻柔,神情敬畏。
2017年,梁毓强被大连市殡仪馆“挖”来,参与研发设计现代殡仪服务。这让他很兴奋,心想“不愧是国家一级馆,格局就是不一样”。后来他才知道,这一年,大连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城市,一场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顺应现代人治丧需要的殡葬改革正在拉开帷幕。
2023年,转企改制的大连市殡仪馆正式成立了礼仪队,推出了“96660”24小时国有殡葬一条龙服务专线,一系列由馆里开发的被辽宁省殡葬协会制成教学视频的现代殡仪奠礼服务标准流程,首次出现在老百姓的治丧场景中。
今年,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梁毓强一路从市赛冲进省赛,又从省赛冲进国赛。
清明节前,龙山纪念园里,落葬业务多了起来。
一边是肩背挎包的下葬工,一边是现代安葬的礼仪师。
为手捧灵盒的治丧家属撑起黑伞的梁毓强,在苍翠的墓区间十分显眼,他的礼仪动作标准而富有美感、内敛而充满张力,在不远处给他录视频的徒弟们频频发出“帅”的赞叹。
下葬工3分钟就完成的动作,礼仪师则要持续30分钟。
“一个人入土为安,如果只是找个‘明白人’把骨灰盒放到墓穴里,是不是太过草率了?”梁毓强现在是大连市殡仪馆的首席礼仪师,无论殡仪还是葬仪,他都从文化上寻找设计仪程的依据。
“行礼、祈福、擦碑、献花等等,这些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者的慰藉。逝者已矣,但生者却能从仪式中体验到礼敬生命,这是我们做礼仪落葬的意义。”
一处老旧小区里,梁毓强带着徒弟小项沿着窄小的廊道一口气爬上六楼,一进屋,机灵的小项立即发信息让馆里增派人手。200多斤的逝者,光穿衣就把师徒俩累出一身汗。
楼道很窄,纸棺得举过楼梯扶手才能转个弯。“一、二、三,使劲儿……”,但三个人还是使不上劲儿。逝者家属又蒙又怕,好不容易搭把手,纸棺靠上了扶手。
还是抬不动,梁毓强回身向逝者鞠了一躬,“对不住了,我们得靠着扶手把您挪到一楼,不过别担心,保证您一路平安。”
事后小项问师傅,“你咋能那么自然地跟逝者说话呢?” 梁毓强认真说道:“每一位逝者都是一个生命,让家属看到和感受到自己的亲人走得很有尊严,从专业角度说就是悲伤抚慰,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抬棺是礼仪师每天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最辛苦的一项仪程。超过150斤,两个人抬棺就很吃劲儿了。而这样的辛苦,时不时就要来一遭,所以,他们每个人家里、单位都至少有一台腰部按摩仪。
“小梁,你说烧三周年是怎么个‘讲究’?”落葬礼成后,治丧家属时常会把从别处听来的各种“讲究”向梁毓强讨个究竟,因为别人只说是“讲究”却道不出所以然,但他总是能有问必答。
“《论语》上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予父母之怀。孩子出生后是由父母在怀中抱三年长大的,所以父母亡故后孩子也应守孝三年以报养育之恩。所谓烧三周年其实是守孝三年的一种形式,对现代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孝文化的传承,到了周年忌日来墓前看看老人就好。”
在梁毓强看来,殡葬里的文化有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所以殡葬礼仪其实就是文化传承。他说,干这行越久心就越静,因为每天看到的都是人最脆弱的样子,自己也因此变得更柔软。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1133231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3019003号 殡葬信息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2015- 2020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