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深耕殡葬教育十余载 创新教学育行业英才——记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殡


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5-10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供稿

 

 

在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墓规划课程正在进行。学生们手中的工具并非传统的测绘仪器,而是一盒盒乐高积木。他们通过拼接不同颜色的积木块,模拟公墓功能区划分、墓位排布和绿化带设计。“用乐高积木教学,既能降低实训成本,又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这门课的设计者、该校殡葬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蔡畅解释道。  

这一创新场景,正是蔡畅深耕殡葬职业教育十年来的缩影。作为全省首批殡葬专业教师,她以“教学改革者”“标准制定者”“行业服务者”三重身份,推动全省殡葬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

 

 

 

教学改革:

积木背后的职教新思维

  “殡葬专业建立伊始,实训课常面临场地限制和设备不足的难题。”蔡畅坦言。在教授《墓碑设计与墓地园林规划》课程时,传统的图纸教学和难度较大的CAD(绘图工具软件)课程难以让中职学生直观理解公墓立体布局。2018年,她受孩子玩积木的启发,首创“乐高积木模拟公墓规划”教学法,将墓区道路、绿化、排水等系统转化为积木模块拼搭。

  这一课堂改革成效显著。学生们通过反复拆搭积木,不仅掌握了公墓规划的原则与标准,还对节地生态墓区的规划和推广有了清晰的认识。“蔡老师的课总能化抽象为具体。”毕业生王磊回忆,在学习等比例规划设计时,她甚至用3D(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微型节地生态墓碑模型,让每个抽象的理论概念都转化为可视可操作的真实体验。这种“在做中学”的理念延续到蔡畅参与的其他殡葬课程建设中。

 

标准引领:

从课堂到行业的桥梁

  蔡畅始终致力于弥合教育与行业的鸿沟。2020年,她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将“生态葬式设计”“数字化管理”等新要求纳入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指挥棒。”在主持编写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骨灰安葬服务规范》时,蔡畅带领团队走访全省20余家公墓,梳理服务关键节点与服务细节,推动全省骨灰安葬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送教到岗:

行走的行业技能加油站

  2024年,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组建黑龙江省殡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蔡畅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促成学校与省内80余家殡葬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和开展行业培训,深入推进政校企行研全要素融合,有效促进殡葬产教布局高度匹配。  

  “蔡老师来了。”在佳木斯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职工们对这位“编外教练”格外亲切。2024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墓管理员赛项前夕,她为参赛选手定制“特训套餐”,经过100多天的训练后,她指导的选手斩获大赛二等奖,创下该市选手参与赛项历史最好成绩。  

  “职业教育必须‘两条腿走路’。”蔡畅坚持每年赴企业实践,她作为殡仪服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考评员,同时考取了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为推动省内殡葬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做出积极努力。

 

砥砺前行:

让生命教育更有温度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蔡畅在全市教师节座谈会上分享道,“我们学校是一所特殊的职业院校,承担着全省孤困残青少年的职业教育使命,我们将培养出来的民政人才送到民政岗位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殡葬是生命的最后一课,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懂技术,更要有温度,要让学生们在岗位上践行与传播民政的文化。”

 

蔡畅将生命文化贯穿专业建设始终,以人文关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锤炼,打造职业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她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在教育的沃土中,只要给予适当的关怀与培养,便能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符合生命意义的花朵。也由此,她在2023年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上,以一等奖成绩入围全国竞赛,书写了其职业教育生涯的新篇章。

如今,蔡畅正积极推动黑龙江省殡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筹建省级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希望未来能培养更多‘技术+人文’复合型人才,让这个行业被更多人理解和尊重。”说这话时,她身后的展柜里,那些承载过教学创意的积木依然整齐排列着,如同她为殡葬职业教育垒起的基石,沉默而坚实。

  

完整版见2025年5月8日第7版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