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殡葬信息网 | 殡葬知识 |

清明节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中的“三代”是哪三代

发布时间:2022-03-30   浏览量:人次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可谓脍炙人口,就连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清明节马上要到了,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候了。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在这期间,气候可是会瞬间翻脸的,这种突变的天气,便会让我们常常赶上“闹天气”。

  早在梁代时,就有相关的记载: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古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录下了一年当中这些特殊的日子,以备后人借鉴和学习,特别对于农民耕地种粮食有很大的帮助。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知道在清明节前后会有降雨天气,而且路上的行人都是匆忙地走着,面色凝重。因为在清明这一天,是祭拜祖先的日子,缅怀之情和悲伤的感触萦绕在心间。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祖们虽然离开了,他们的教诲依然在耳旁回响。

  即便如此,还有一些现实的问题要去面对,比如这句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人不到”。这虽然是一句很粗糙的话语,但里面所表达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都说逢年过节“走亲戚”,亲戚要亲,那就得时常走动。如果长时间都没有相互串门,那么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会变得很疏远,久而久之就自然淡了。

  从父辈那里开始算起,他们那一代的人是很亲昵的。到儿子这一代人之间,关系可能也还行,但已经没有了“亲兄弟”那份亲情了,要用一种关系来表达的话,那就是“老表”了。

  

  再往后,孙辈与孙辈之间,重孙与重孙之间,可能就直接变成了陌生人。这就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情况。特别是现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年轻人都在城市里奔忙,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攀亲戚,日常关系更近的是同事和同学。

  清明节要踏青和祭祖,关于此的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值得深究。

  你可知道这句话里面说的“三代”,具体是指的家族中那三代人?为什么上坟还有时间要求?

  其实,读懂了上面说的那句话之后,这里的“三代”也就不难理解了。它指的是:爷爷,父亲,儿子,这里就是足足的三辈人。

  每逢清明节的时候,还在世的儿子,留念最久的地方肯定是自己父亲的坟前,其次是爷爷的坟前。

  听起来有些薄情寡义,但往往在往上的祖辈对于在世的后人而言,感情基础并没有那么深。所以,在祭祀的时候,仪式重于感情。

  

  在我们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年纪就已经很大了,有些孩子甚至连爷爷奶奶的面都没有见到。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坟堆,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很多后人根本就找不到了,更别谈祭祀。

  再者就是祭祀的时间,古人总结出来的是,最好不要超过未时。这里得遵从古人的计时方法,天干地支计时法是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用天干地支来命名。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如今用的24小时计时法,那时间就在中午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段。古人建议,我们在清明节上坟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下午三点了。

  至于为何要这样建议,那还得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古人生活的年代里,更多时候是看天吃饭,没有电的黑夜,那是真得很黑,会让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

  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来看,超过了下午三点这段时间,外面劳作的人得准备回家了,夜幕降临之后,外面会很危险。所以就有了上坟不过为时的说法。

  咋一听“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有些不适,但仔细分析之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亲情,一般也就到爷爷辈那里,再往上的祖先很少会有印象。

  

  至于上坟的时间,也是很合理的。如今大家工作都很忙,利用假期去扫墓,来回时间安排很紧。如果太晚的话,无论是出行,还是回家,都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一定要文明祭祀,以鲜花和水果为主,不要烧纸和放鞭炮。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转自:新浪网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