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殡葬信息网 | 殡葬知识 |

清明将至,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啥意思?有何道理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量:人次


  “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这是一首渔歌小调,在古朴悠扬的旋律中一副明媚潋滟的西湖清明时节景象被抬到了我们面前。

  大地回春,烟雨朦胧,桐花铺满一地,子规声声催促行人,转眼间,又是一年清明将至。清明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郊游踏青,祭祖扫墓等等。

  

  不过时至今日,清明对于现代人而言,最大的习俗就莫过于上坟扫墓了。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人们备好红烛纸钱,来到自己去世长辈的坟前祭扫,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一年的光景收成,家人的悲欢祸福,祈愿先人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清明祭扫,其实也有很多讲究,比如俗语中就说“扫墓不过三代,祭祖不过未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1俗语的意思

  俗语是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将一个个自然规律或生活哲学浓缩在精炼简短而又通俗易懂的一句或者几句话里,给后人以启迪。那么“扫墓不过三代,祭祖不过未时”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其实,单从字面意思而论,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通俗一直是民谚民谣的显著特点,毕竟与修辞华丽,典雅工整的词句相比,简单好懂,朗朗上口的句子才容易在田间地头流传,更容易通过口耳相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以这句俗语来论,所谓三代指的就是爷爷、父亲、儿子这三倍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坟扫墓最多只扫到爷爷这辈就停止了,再往上就很扫会有人去祭扫了。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是如此,我们或许记得爷爷奶奶的名字,但对于曾祖甚至更往上的长辈就很少会有印象了,甚至连他们的坟台在何处都不得而知,更不谈祭扫了。

  而下一句就牵扯到一个古代计时的常识了,与现代人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不同,他们使用的天干地支计时法,简而言之,就是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用天干地支来命名。如果把未时换算成现代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便大致是中午一点到三点。所以,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就是,上坟应该尽量在一点到三点之前去,不要超过这个时间点。

  

  然而,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之后,我们难免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祭祖只祭拜到爷爷这辈呢?难道往上就不是我们的先祖了吗?为什么未时之后就不能上坟了呢?这个时间节点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02“上坟不过三代”的原因

  如果用传统风俗学的观点来解释的话,上坟扫墓不过爷爷辈是因为祖荫有限。换言之,先辈的荫庇不是无穷无尽,他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子孙后代。特别是多子多福的思想长期盘踞在中国古人的脑海之中,一个爷爷可能繁衍出数十个孙辈,再往下就更多了,这时候祖先自然不能无微不至地照应每一位后人,一般到孙辈便截止了,再往下就没有了。

  

  当然,这种观点以现代的视野来看,未免无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无稽都是荒诞。因为有时候荒诞之下往往掩藏着隐秘的真相。只是古人在总结真相时总是附会一些迷信说辞,才会显得荒诞。

  其实,这个荒诞的说法倒过来说就显得合理了,爷生父,父又生子,后辈在成年之后又往往分家别居,这样彼此之间的情分自然就淡了,再加上古代信息记录不便,天灾人祸又多,后人就很难弄清楚爷爷辈之前的先人都有谁,葬于何处,当然无从祭拜了。

  

  其次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人们一直有一个固有思维,认为土葬会浪费土地,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土葬真的会永久占用土地,那么中华大地早就布满坟堆了,哪里还有活人的立足之地?事实上,尸骨被泥土同化,坟台不再祭扫,坟地自然也就变回耕地了,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大智慧。

  当然,这只是针对普罗大众而言,一些帝王将相陵园显赫,子孙后代世代祭扫那就另当别论了。然而,古人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便是再鲜花着锦的钟鸣鼎食之家也不可能永远延续。毕竟像孔府这样香火传承世代不绝的家族,全中国又能找出几例呢?

03“祭祖不过未时”的原因

  如果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的解释,日属阳,夜属阴,生者属阳,亡者属阴。所以坟地其实是阴气聚集之地,对生者的身体是会有损伤的。而在未时之前,是一天的前半段,是阳气滋生的时段,可以抵消掉坟地的阴气。

  午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过了午时阳气变开始衰弱,而到了未时,阴气便开始生发,这时人如果再接近坟地,就会损害健康。所以谚语中才会说祭拜千万不要超过未时。

  

  阴阳之说背后所蕴藏着的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其实这与古人的作息规律是相符合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时之后太阳逐渐西斜,在古人看来便是开始做晚饭休息的时候了。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黑夜对于生产力不高的古人而言,是未知而值得恐惧的。古代不像现代,各种灯光打造出了一座座不夜城。在古人眼中,黑夜里潜伏着许多危险,这种恐惧从原始社会便潜伏在古人的血脉之中,古人本能地抗拒傍晚或者黑夜外出行动,而坟地又是另一个敬畏之地,所以衍生出“祭祖不过未时”的俗语便不足为奇了。

04结语

  清明是中国传承最悠久的节日之一,关于他的很多习俗和谚语都暗藏着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和生活习惯,而这些东西正是先民的馈赠之一,需要我们慢慢去摸索,用心去体会。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