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刘国祥:中华文明在红山时代已形成系统化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 2022-07-18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中新网内蒙古赤峰7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表示,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的重要一元,其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源于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在红山文化时期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并形成系统化的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包括天地崇拜、祖先崇拜和以龙图腾为代表的动物崇拜。

 

以“比较视野下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为主题的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7月15日至16日在红山文化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红山文化专家刘国祥研究员在论坛上做《红山文化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类型与分期》主题报告时提出上述观点。

 

他认为,距今5300-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西辽河流域史前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进入初级文明社会。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成为红山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精神标志。

 

刘国祥介绍说,红山文化时期已考古发现大量的与系统化精神信仰和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遗物:遗迹主要有修建在山顶的坛、庙、冢和聚落内某些兼有祭祀功能的房址;遗物主要有祭祀活动用的玉器如玉龙、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玉人、玉凤、玉鸮、玉龟等,以及陶塑、泥塑或石雕的人像与专供祭祀活动使用的陶器等。

 

——天地崇拜。兴隆洼文化中、晚期,白音长汗聚落外侧山坡顶部发现的石棺墓、积石墓,墓口积石多呈圆形,可能具备祭祀天地的雏形。红山文化牛河梁、东山嘴、草帽山遗址发现的圆形和方形的坛、冢,将天圆地方的观念融入到建筑中。无底筒形器、无底钵形器、塔形器以及斜口筒形玉器等,均表达出红山文化先民贯通天地的精神理念和信仰。天地崇拜观念的形成与红山文化旱作农业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观念在小河西文化时期萌生,兴隆洼文化时期正式形成,赵宝沟文化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兴隆洼文化将少数死者埋藏在室内,成为生者崇拜和祭祀的对象,是祖先崇拜的重要例证。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聚落编号F19房址内出土的一尊通高36.6厘米的石雕人像,是祖先崇拜观念进一步发展的有力证据。

 

红山文化先民一方面将墓葬建在山顶,使用石板墓,以玉器随葬,积石成冢,另一方面将祖先形象用陶塑、泥塑、玉雕、石雕等手法予以塑造,并加以崇拜。

 

——动物崇拜。红山文化的动物崇拜以龙崇拜为重点,红山文化时期是龙崇拜的成熟期。红山文化龙形玉器与兴隆洼文化早期龙文化因素和赵宝沟文化猪首龙形象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对商周及后世玉龙的雕琢及崇龙礼俗的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龙凤崇拜观念在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形成。

 

动物崇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祭祀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刘国祥指出,红山文化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距今6500-6000年左右,代表红山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期;中期阶段距今6000-5500年左右,代表红山文化全面发展阶段,开创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繁荣期;晚期阶段距今5500-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发展进入鼎盛期,社会内部发生重大变革,红山文明逐步形成。

 

他表示,作为红山文化社会发展进程步入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红山时期公共信仰和祭祀礼仪系统日趋成熟,以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最具代表性。(完)

来源:殡葬服务百科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