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于殡葬改革中的移风易俗问题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 2022-01-06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移风易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的强有力保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提出,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在实践层面,一些地区开展了多样化的移风易俗活动。2019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并评选出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推进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
 
       殡葬改革是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推进移风易俗以及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法规,比如《殡葬管理条例》《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等。
 
       目前,在殡葬改革中推进移风易俗主要存在政策法规与民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之间的矛盾,尤其在墓园管理、殡葬形式、殡葬风俗等方面,政策法规的约束效力远未达到预期,民众在认知上仍有偏差,对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在认可和接受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对与削减开支相关的政策较为支持,而对有关风俗习惯规制的政策却难以认可和接受。政策执行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风易俗的推进。
 
       关于殡葬改革中的移风易俗问题,有研究指出,殡葬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社会伦理与风俗习惯等,比如《中国丧葬礼俗》系统地阐述了历代丧葬观念的流变,解释了蕴含于丧葬礼俗之中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和等级观念。尽管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死观有所不同,但总体一脉相承,如今,唯物主义生死观逐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强调以科学的观点看待死亡,重视生前事功。
 
       有学者从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角度,提出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约束性措施用以治理陈规陋习;也有研究提出以文化治理理念为指引,力求实现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更好地促使地方政府回归移风易俗角色本位。
 
       有学者从历史视角对晚清以来的移风易俗进行研究,提出应充分尊重风俗的客观规律,推进差异化治理,注重形成可替代接续的新风尚,兼顾政策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也有学者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移风易俗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进行分析。
 
       在实践操作层面,一些学者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见解,比如通过建设高水平公益性墓地促进公墓管理的现代化与规范化,科学制定丧葬改革新方案,等等,以各种措施助推移风易俗;又比如从“推拉理论”出发,强调在殡葬风俗上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管理,强化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动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拉力。也有研究探讨了殡葬体系文化转型中的标准空白问题,但没有详细解释取舍标准。
 
 
(本文刊于《秘书》杂志2021年第4期),作者:李慧凤
 
转自:殡葬服务百科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