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
公墓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市民的趋之若鹜,从业者的高额利润,为
公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而公募业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墓业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摆在
公墓业的广大从业者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这一行业的存亡,关系广大从业者的前途、命运。
任何行业得以存在和发展,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两个方面:社会及其发展对这一行业的需求度以及行业本身发展的科学合理。对
公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也要从这两方面来切入。
一、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需不需要
公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
公墓满足了社会的什么需求,它以什么价值及意义存在于社会。
(一)
公墓对个体来说,是对生命的纪念。
公墓是一个个生命曾经存在的符号。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产物。
公墓是承载人们亲情与哀思的标志物,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以基本满足的基础上,精神需求的发现与满足。“死是生活的终止,生命可以永存”。“250定律”说,一个人有250个社会关系,逝者虽然肉体的生命终结了,但他在这众多的亲友心中的精神生命却永存。
公墓的存在,正是这种精神生命的延续,是生者对逝者生命的纪念。
(二)
公墓对社会来说,是对历史的纪念。历史是由一个个逝去的人书写的,这一个个逝去的人的集合,构成了历史的一个方面。对逝者的纪念,也就是对历史的纪念。
公墓,不是简单的坟、
墓地,以至于
陵园。她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历史的认知、感悟,让人们以对逝去生命的认知,去感知未来的生命,以对过去历史的咀嚼,去承载未来。人们通过
公墓的形式,来释放这种感情、精神需求,
公墓通过满足、引导这种需求而存在,通过挖掘这种需求而发展。
于是,
公墓满足的是人们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其人文、历史价值存在于社会中。
公墓也只有立足于人文的、历史的角度,具有足够的精神、文化内涵,才有永久的生命力。
(三)
公墓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目前,
公墓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很多
公墓还以“卖
墓地”这种粗放式的经营为主,导致人们产生“在土地卖完之后
公墓业能否存在”的疑问。
公墓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组中,属于“社会服务业”中的“居民服务业”。这是一种很科学的行业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卖
墓地只是
公墓经营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售墓之后的服务上。丧、殡、葬、祀,卖墓注重的是“葬”,服务注重的是“祀”。祭祀的过程,实际就是对人们纪念生命、缅怀历史等精神需求的一种经营。
人类对于生命、对于历史的探索是个永久的话题,这种精神需求,也将是是一种永久的需求。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以墓穴为载体,不断地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再创造一种新需求,再满足新的需求。如此,周而复始,在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达到企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永生。
墓地售完,不是
公墓的落日,而是
公墓的黎明。出售
墓地,只不过是
墓地的初次开发,以逝者的墓穴为基础,以逝者的社会关系为依托,可以进行多层开发。
有骨灰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效益。这就是对
公墓人文、历史资源的商业开发。以这种经营理念来看,
公墓业具有无尽的发展空间。
以上论述,
公墓的存在,不仅仅是中国“生有时,死有地”古老观念的继续,更是现代精神文明需求的一种载体。将随着现代文明的升华而发展。
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目前的发展状况,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墓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取决于政府对
公墓业的管理与
公墓业对自身发展的把握两方面。
首先,要明确政策性大环境问题,我国
殡葬业的未来会不会像教培行业一样一张A4纸“搞死”?可完全放心,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对教培打压的逻辑不能套在
殡葬上。
教育,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根基,被资本控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国家必须快准很“一刀切”解决,一刻也不能等。原因有三,教育资本在抢国家资源、导致教育彻底内卷化,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相冲突。
然而,
殡葬需求是强需求,也是正当需求,政府不可能禁止,也没有理由去禁止。
禁止不了需求,要想解决死不起,只能从增加供给方面想办法。而在增加供给方面,私人公司显然比国企、政府做的更好。同样一块地,私人公司可能通过创新能够满足更多的不同层次人的
殡葬需求。
教辅市场的逻辑和
殡葬市场完全不同。一个是政府欲除之而后快的,一个是政府希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多层次的
殡葬需求。
其次,要弄清楚政府在
公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政府对
公墓业应该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2方面:
1.要清醒认识
公墓业的宏观发展方向及其隐患。要明确
公墓业在整个社会及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认清
公墓业发展的潜在问题,解决好对
公墓业的发展和制约问题。
死人与活人争地以及
公墓业发展对地区规划上的制约,是
公墓业长久发展的两大隐患。
公墓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墓业经营的不是土地而是服务。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一旦骨灰以
公墓形式安葬了,无论是合法
公墓,还是非法
公墓,如果让丧户再把骨灰迁出,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杜绝这类问题的产生,就要在源头加以控制,做好
公墓的规划和审批工作。
2.要实行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公墓业一直都实行审批制度,经营性
公墓都要经由省级审批。这实际已经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但面对有些地区的混乱的
公墓市场,说明我们的市场准入制度还不是很科学、严密。
尸体和骨灰是所有
殡葬市场的源头,是丧、殡、葬、祀这一丧葬过程的载体。控制了尸体,就控制了
殡仪市场,控制了骨灰,就控制了
公墓市场。要解决
公墓市场混乱问题,要从对骨灰的控制入手。
3.建立
公墓管理的长期观念。由于
公墓业的特性,
公墓的长期存在是必然的。避免由于
公墓的长期存在给社会带来负担,并设法维持其长久的经营活力,是政府对这一行业管理中应予特别注意的。
具体方面,如
公墓管理期限的界定、管理费的提取和收取、到期墓穴的处理等,随着
公墓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即将就要面临的、敏感而复杂的具体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在树立长期管理观念之上,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加以协调。
4.宏观政策、规定的形成,要以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比如
公墓长期管理费问题。这是一个基于
公墓管理的特殊性而形成的
公墓财务管理问题,是
公墓管理特有的问题。涉及成本的计算、收入的结转、利润的形成等具体的财务核算细节,需要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政策规定,来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1.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经营理念是
公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营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企业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正确认识,对适应当地丧葬习俗有充分考虑,对引导消费需求、造就新消费需求的能力有充分的准备。经营理念要有科学的市场定位和企业定位。所谓市场定位,就是要明确当地
公墓市场发展基本情况,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市场发育是否成熟,市场管理机制是否严密等等。企业定位,包括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等方面。
2.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的营销机制、对外的竞争机制等。
3.保持
公墓企业适当的规模。规模产生效益。一定的企业规模,是
公墓自身持久发展的物质基础。这里,不是说
公墓越大越好,而是说要保持
公墓能够进行梯度开发最起码的规模。
公墓维持长期运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墓穴长期管理费收入、管理期服务收入和到期墓穴的再次开发收入。其中前两部分为主要收入,都和
公墓的规模有直接的关系。
公墓长期管理费收入的多少,直接取决于
公墓规模。管理期服务收入受制于
公墓规模,源于两方面原因:丧户的消费习俗和
公墓的社会影响。对
公墓的消费,本身就是一种从众行为。因为有人买
公墓了,才有更多的人来买
公墓,才有能消费得起的人都来买
公墓。服务收入的多少,源于消费人群的大小。根本出路在于我们不断培养丧户的消费习俗,而消费习俗的培养取决于
公墓的社会影响力。规模越大的
公墓,新的消费习俗的培养越容易成功。小
公墓带动社会性消费很困难。另外,影响
公墓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还有企业人才战略、经营方式选择等,在这里不再详述。(作者:时代华)
转自:
殡葬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