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殡葬一年没了自由、三年没了朋友、十年没了青春……而禄丰县殡仪馆馆长李春萍,却在殡葬行业默默坚守了三十年。
干殡葬的人很辛苦, 尤其是干殡葬的女人更辛苦,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论是化解矛盾、接运遗体,还是整理遗容……面对的精神压力都特别大。
“从事殡葬工作的人几乎都不会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结婚本来是喜庆的事,可我们的职业很有可能会让对方感觉不吉利。”面对社会上对殡葬行业的偏见,李春萍也曾感到无奈,三十年的殡葬工作中,她不是没有眼泪, 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坚守,“殡葬事业同样也是党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必须要有人去做。”
1991年,李春萍高中毕业,刚满十八岁,以她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谋求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受她的父亲老殡仪馆馆长的影响,李春萍不顾世俗的偏见和众人的非议,毅然踏入让人退避三舍的殡葬之路。“服务好逝者,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是李春萍进入殡葬行业时的承诺。多年来,她从遗体接运、整容化妆、入殓、火化、骨灰存放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让逝者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
当问起李春萍是怎样一个人时,她的同事顾汉宝赞不绝口:“李馆长是我最佩服的女人,很多工作上的事情,比如给交通事故遗体或腐化严重的遗体整理遗容,我们一些男人都不敢做,她却敢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傍晚,李春萍和驾驶员耿文华到禄丰县金山镇的一个苗族村寨接运遗体,山高路窄,而且都是土路,殡葬车根本去不到遗体所在地。其他同事都开始打退堂鼓,面对困难,李春萍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说:“答应了丧属,今晚我们必须去!”她们随带路的家属徒步而行到达接运地点,硬是靠双脚亦步亦趋,艰难地从苗族山寨把遗体抬到停车的地方。李春萍的同事耿文华回忆起当晚仍然记忆犹新:“抬着遗体上山时,大家更是吃尽了苦头,不时滑倒在地上,然后又爬起来接着走,等到把遗体抬到车面前时,满脸满身都是泥土和汗水。”
“我每天出车,见了太多生离死别,感受到生命无常,我和她既是同事,也是夫妻,同为殡葬人,我更理解她的不容易。我两虽然在同一处地方上班,但是她经常早出晚归,一天难得见到一面。”李春萍的老公丁自斌是殡仪馆的一名驾驶员,主要负责接运遗体,“在单位,她是一位好领导,心系每一名职工,细致入微地做好思想工作;在家里,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好儿媳,不管工作有多苦多累,她都会抽时间关心儿子、照顾婆婆。”
“小时候不懂事,总是怪妈妈对我的陪伴时间太少,慢慢长大就理解了她的工作是多么的高尚,三十年,她把宝贵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献给了殡葬事业,我也要向妈妈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挥人生价值。”李春萍的儿子丁强说。
从事殡葬工作三十年来,李春萍用诚恳的工作态度、温馨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同事和上级领导的认可,赢得了丧属的理解、尊重和赞誉,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2010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2015年4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1年2月被全国妇联评为“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2015年6月,李春萍在楚雄州人民医院检查出患IGA肾病,每月需要到州医院住院做治疗,2020年7月又检查出颈椎病、高血压(极高危组)、心脏病、高血脂、肺结节等病症,医生曾经多次告诫她:不能太劳累,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但她依然奋战在殡葬改革第一线。
李春萍说,她很喜欢《入殓师》里的一句台词:“死亡就像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个旅程。而我则是守门人,在这里送走了许多人,并对他们说‘一路走好,来世再见’。我想,死亡不止是一段旅途的终点,它也是新旅途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