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相关资讯:

奋斗的摆渡人——福寿园首席员工纪实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 2021-11-25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用双手让他们的样子永远被铭记
 
        时至今日,在陵园中设立雕塑工作室依然并不多见。但是福寿园艺术创作中心却已经创建二十余年,经历了三次翻新,培养、锤炼了一批杰出的人物雕塑师。科班出身的王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天赋极高,且始终刻苦不断钻研;他获奖无数,精心制作每一座雕塑,通过塑像还原生命鲜活的瞬间,凝固生命永恒的回忆,给予逝者亲友抚慰。
 
        2015年7月,法国奥赛美术馆,王铮终于看到了布德尔1910年所创作的《拉弓的赫克利斯》铜像。“记得很多年前还在读大学时,在那么多国外雕塑的黑白照片里,我一下子就被这部作品的力量深深吸引住了。”而站在布德尔作品的面前,他依然会战栗、会心酸、会震撼。这种感觉王铮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的心头所爱,也将是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王铮的父亲是一位美术工作者,尤擅油画。在父亲的熏陶下,王铮从小就喜爱书画,包括书法、连环画、国画等均有涉猎。上大学时,因为更喜欢三维的造型艺术,他报考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要学习肖像及具像雕塑。
 
        2007年,王铮进入福寿园任职雕塑师。在王铮看来,雕塑艺术本来就是依托于宗教或者陵园场所。“米开朗琪罗的很多传世作品包括《昼》《夜》《晨》《暮》,本身就是美第奇家族的陵墓群雕。”因此,对于已经云集了钱绍武、董祖诒等名家雕塑的福寿园,王铮认为这将是他学习和实践的最好机会。因为生命、爱、战争、死亡,都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是最没有答案又最令人着迷的。“在福寿园能够去聆听见证者和当事者的双重声音,从而更接近生命和艺术的真谛!”
 
        专业对口,领导信任,越来越多的方案通过他的双手落实,而他却在创作中发现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思索着回到原点寻回初心,于是王铮报考了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硕士),师从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
 
        2012年,王铮已经硕士毕业归来。此时他接到了最重要的一次创作任务——新四军广场的陈毅夫妇雕塑。由于外滩已经有了大家熟悉的陈毅雕像,如何突破人们一贯的印象,而又符合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的特质,王铮可谓下足了功夫。他去外滩陈毅广场不下五次,琢磨陈毅雕塑的技法特点;与家属大量沟通,了解陈毅的工作生活细节;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特别是陈毅和张茜在新四军时期的经历和图片……2013年10月12日,陈毅元帅夫妇雕像在福寿园新四军广场隆重揭幕,再现了陈毅作为一代儒将从容自信的风采。
 
        除了名人雕塑外,王铮还要指导及从事很多普通人的雕塑创作。虽然很多家属只是要求相像即可,但王铮却希望能够用艺术的语言表现。为此他不仅对作品创作要倾注很大的心力,还要反复的尝试去说服家属。王铮说:“虽然这样做会很累,但是我觉得这就是福寿园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年以后,即使是陌生人在这里看到这样的作品,都依然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生命的独特和美好。”
 
        来到福寿园后,王铮曾经去过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很多名闻遐迩的陵园,发现里面随处可见的艺术作品令人震撼,并给他一种活泼明亮的“生命在延续、在呼吸”的平和感觉。那一刻,他真希望自己的手中也能创造这样的地方。
 
        2014年,王铮作品《哥俩歇会》成功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这也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
 
        2020年,王铮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雕塑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职称,而是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花”的路程。年轻的艺术家将带领团队,为世人奉上一座座生动、鲜活的雕塑作品,铸就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留下的历史印记和艺术成就。
 
        对此,王铮借用黄永玉追忆雕塑家郑可的文字表达心中的理想和敬意:“我匍匐在布德尔的作品脚下,远处是无尽的绿草和阳光。”
 
        “总装电气工=总装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作为福寿园国际集团的首席员工张萍不但有以上两个资质,还自学了焊接和砌筑的基础技能。听完介绍,肃然起敬,这就是福寿园的“钢铁侠”啊。没有天生的总工,只有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匠人。福寿人助力殡葬设备进入环保、绿色、智能2.0时代。
 
        张萍是福寿园环保机械制造总装车间的老师傅,安装、焊接、维修、调试、火化、故障诊断样样精通。公司的关键项目和攻坚项目都必须派他前往。先后参与了江西婺源、重庆璧山、俄罗斯克里米亚、蒙古乌兰巴托、上海青浦、贵州正安、安徽临泉和上海益善等10余个项目的设备安装工作。
 
        2019年,福寿园参与招标全世界火化量最大的上海益善殡仪馆火化炉设备技术试验项目,开始了为期2年的试运行。张萍同志是项目的常驻工程师,每天他比火化工上班早下班晚,每次设备的故障都是他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或者汇报总部。
 
        大多数重型设备都需要在使用中不断调试,而张萍用一次又一次专业、高效、冷静的处置为新型环保设备保驾护航。
 
        他曾经钻进主炉膛和烟管内部,打着探照灯拍回了设备故障视频,为整改提供了关键判定依据。他曾经在自动推进设备故障停滞且重启无果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切换手动模式,并顶着高温完成了炉门关闭,及时制止了重大事故。
 
        今年7月,福寿园JS-3型绿色环保火化机以高效运转、排放达标、性能稳定等技术标准,通过上海益善殡仪馆项目质量评审,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与福寿园签署了《益善火化炉设备技术试验项目二标段终项备忘录》。而张萍也将与“福寿智造”一同眺望一个更有使命感的未来。
 
        作为上海知名品牌,福寿园三个字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自来水”,客服工作一定既轻松又舒适,毕竟“手握资源天下我有”。事实是不是与设想一致?让福寿园首席员工程冬梅来告诉大家,这可是被殡葬界老法师誉为楷模,有着“冬梅现象”这一特定名词的客服No.1。
 
        日均过万,朋友圈步数之王
 
        近日,上海寒潮预警和大风预警高挂,气温跳水。位于近郊青浦的上海福寿园地域开阔,体感温度更比市区低了好几度。而冬梅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傲寒而立,身着单件工作服精神抖擞地在1号门迎接访客。身材苗条的她,明明可以在西装里再塞上两件毛衣,可是她说走走就热了……
 
        只要上班,程冬梅的名字必定高挂朋友圈步数榜单前几名,相较运动人士的跑步打卡,冬梅的步数是实打实陪着客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用双脚丈量园区交通阡陌已成了习惯,每年走坏一双鞋也成了基本配备,冬至清明雨水多那么就2双起下单。
 
        叫得出我名字,就是家人朋友
 
        “冬梅的客人最后都处成了家人朋友”,这是客服组全体成员对冬梅最大的认可。每年接待客户150余家,成交率75%以上,这份成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金牌保证。初入行的小朋友们常常追着冬梅师傅讨教秘诀,冬梅说:“我们从事的是一份抚生慰殁的工作,与家属的交往从不建立在金钱上,而是情感的交流。”
 
        在冬梅的认知里,目之所及都是客,只要您回应了我的招呼,您就是我的朋友。友谊往往从她的一个日常问好开启。
 
        交往初期,矜持的上海爷叔或阿姨总是爱答不理,从不说一句满口话“再看看”“回家商量一下”“去外面比较比较”······冬梅从不介意,三伏天为客人撑着伞,自己在烈日下晒成小麦色;三九天,寒风刺骨依然热情讲解自己灌了一肚子西北风,进到室内第一时间却为客人端来热饮。
 
        在冬梅的心里,服务生命的最后一程是陪伴,更是一份爱意的延续,需要双倍的用心。家属因为悲痛而不知所措,国人对死亡讳莫如深也造成基本常识的缺失。这时候她主动一点,多介绍建议一些,客人就能更快的确定自己的需求。
 
        疏导悲伤情绪、提供专业咨询、选配合适的服务、传播优秀文化,冬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福寿园的“五员”标准做着注解。(五“员”:行业咨询员、品牌推广员、文化宣传员、客户服务员和产品销售员)
 
        教会徒弟,师傅饿不死
 
        各行各业都知道的一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冬梅偏不这么认为。年初,市场部招了新人,冬梅分到了三个徒弟。冬梅毫不藏私,接待客户让徒儿跟着,时不时领着徒弟一个个园区介绍。自己总结的产品特点,园区定位也倾囊相授。半年时间,徒弟们纷纷出师,成为了市场部的新生力量。而冬梅依然还是那个No1,因为她说教他们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些白事小白问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正好填补客服部门市场调研这块的短板,她这是“寓教于学”。好一个冬梅,终于知道当年殡葬界“老法师”为什么会发起“向冬梅学习”的号召了。
 
        程冬梅在福寿园工作了26年,仅仅比福寿园建园时间少1年,正是各分公司、各岗位许许多多的“冬梅们”擦亮了福寿园这块金字招牌,陪伴着企业茁壮成长。未来很长,冬梅我们继续走·······

转自:墓政参考
网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