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
殡葬周刊》记者储慧静 朱婕妤特别报道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加强
殡葬行业交流合作,促进生命文化理念传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12月3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办第十一届生命文化节暨现代
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九次年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王胜三、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刘锋、中国
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张树刚等参加开幕式,
殡葬行业同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活动,在线观看4000人。
王金华在致辞中表示,学院举办第十一届生命文化节,探讨研究
殡葬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建立健全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紧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金华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结合
殡葬工作实际提升
殡葬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开设
殡葬管理服务相关专业,推进
殡葬领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强现有
殡葬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和
殡葬职业技能大赛等提升
殡葬治理能力和
殡葬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结合群众
殡葬需求提升
殡葬管理服务的礼仪化水平。探寻中华文化的根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能够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需要的新的礼仪形式、礼仪内容,通过规范
殡葬服务流程,创新悼念追思仪式,为每位逝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三是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提升
殡葬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武装
殡葬行业和
殡葬教育,让
殡葬专业学生和
殡葬工作者了解熟悉信息化发展趋势,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挥专业精神及先进理念和方法等优势,大力推行“互联网+
殡葬”“区块链+
殡葬”,把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融合互动,探索网络服务、智能服务新手段。
王胜三回顾了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并对
殡葬教育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
殡葬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找到专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内驱,不断提升师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二是充分发挥
殡葬专指委的引领作用,凝聚院校合力,提升
殡葬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殡葬专指委要充分发挥机构职责和平台作用,凝聚各院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合力,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
殡葬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双循环”。要充分发挥
殡葬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
殡葬行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四是深入开展生命文化理论研究和生命文化教育实践,肩负起宣传倡导科学生死观的使命和责任。为在校学生及公众提供生命教育的平台,面向社会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推动移风易俗、敬老孝老、生态
殡葬等风尚。
刘锋在致辞中表示一零一研究所作为民政系统唯一的公益类
殡葬科研事业单位,致力为
殡葬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为充分发挥一零一研究所与学院的资源优势,实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互补共享,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
殡葬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生命文化理念、扎实专业知识、高水平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
殡葬服务专业人才,双方即将开展战略合作。在
殡葬科技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建设等方面携手联动,推进
殡葬领域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协同、技术与人文的交融,共同打造站位有高度、技术有深度、文化有温度的新时代
殡葬事业发展新格局。
李建华表示,加强
殡葬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是适应逝有所安社会需要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学院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是关系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培养
殡葬专业人才,回应逝有所安民生需求。针对群众更高丧葬需求,教师们务必以德为本,精研教法,为
殡葬行业培养可用之才;同学们务必认真学习,苦练本领,为
殡葬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强
殡葬理论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培养好
殡葬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承担起为公众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充分发挥
殡葬教育的生命文化传播功能。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
殡葬教育教学水平。联动行业和学校在管理主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学生思想和岗位要求、文化育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张树刚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民政教育肩负着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他希望学院广大师生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探索,深化认识,为加快构建现代
殡葬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北京方案;不遗余力,为民育才,为首都百姓“逝有所安”的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星,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李玉光,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助理邬亦波,北京市八宝山革命
公墓党支部书记、主任曹丽娟等分别围绕传统
殡葬文化教育、
殡葬科技、云祭祀、用好红色资源等角度作研讨报告。
本届生命文化节开幕式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员周雪媚作
殡仪消毒与防护技术成果汇报;播放生命文化学院教育教学成果片;学院颁发奖助学金,
殡葬专业学子做礼仪服务展示和汇报演出。
据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先后投入900万元建成现代
殡葬协同创新实训中心,牵头开发
殡仪服务、遗体防腐整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1+X”证书试点项目。 2020年12月,生命文化学院教学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
殡葬教育历史性突破,2021年,生命文化学院申报了
殡葬设备维护技术专业,已纳入高职高专目录,构建形成现代
殡葬技术与管理、
陵园服务与管理、
殡葬设备维护技术三大专业格局;完成民政部课题《新时代
殡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教师团队重点参与了由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牵头完成的
殡葬类四个职业技能标准的研发、审定、教材编写工作,11月25日,
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
公墓管理员等四个职业技能标准由人社部颁布实施。
转自:
殡葬周刊